“八项规定”包括哪些内容?
一、中央政治局全体同志要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多同群众座谈,多同干部谈心,多商量讨论,多解剖典型。解读:“要改进调查研究”,可以理解为给领导干部的调研工作装上了一套“升级版导航系统”,让调研不再是“走马观花”,而是真正“接地气、办实事”。具体来说,这套系统有以下几个核心功能:
1、 开启“深度扫描模式”调研不再是“蜻蜓点水”,而是像医学CT一样,对基层进行全面扫描。领导干部要深入一线,像“侦探”一样寻找问题的根源,不仅要看“样板间”,更要钻“地下室”,了解最真实的情况。比如,研究乡村振兴,就要直接走进田间地头,和农民聊收成、问困难;研究企业发展,就要走进车间,看生产、问需求。
2、配备“轻装简行套装”调研不再是“前呼后拥”的“大阵仗”,而是像背包客一样轻装上阵。中央规定,调研要简化流程,不搞“面子工程”:不挂横幅、不摆花草、不搞迎送,甚至吃饭都要简单自助。这样一来,群众才敢说真话,领导干部才能真正听到“原汁原味”的声音。
3、激活“学习与实践双引擎”调研不仅是“发现问题”,更是“学习充电”的机会。领导干部要像“海绵”一样,从群众中汲取智慧,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比如,多和群众“唠家常”,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多和干部“谈心”,交流工作中的难点和思路。同时,还要像“拆解手机”一样,解剖典型案例,研究成功经验背后的“技术原理”,为其他地方提供参考。
4、开启“多维度对话模式”调研不再是“单向输出”,而是“双向互动”。领导干部要多开座谈会,像“圆桌会议”一样,和群众、干部一起讨论问题,集思广益;还要多“解剖典型”,像科学家做实验一样,深入分析成功或失败的案例,找出规律,形成可推广的经验。
5、建立“问题解决闭环”调研的最终目标是“解决问题”,而不是“纸上谈兵”。领导干部要像“医生”一样,不仅“诊断病情”,还要“开出处方”。比如,发现基层的困难后,要提出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并跟踪落实,确保问题真正得到解决。总结:“要改进调查研究”就是让调研工作从“走过场”变成“真抓实干”,从“听汇报”变成“看实情”,从“发现问题”变成“解决问题”。这相当于给领导干部装上了一套“智能调研系统”,让他们能够更精准、更高效地服务群众,推动工作。
二、要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严格控制以中央名义召开的各类全国性会议和举行的重大活动,不开泛泛部署工作和提要求的会,未经中央批准一律不出席各类剪彩、奠基活动和庆祝会、纪念会、表彰会、博览会、研讨会及各类论坛;提高会议实效,开短会、讲短话,力戒空话、套话。解读:“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可以理解为给“开会”这件事装了一套“智能瘦身系统”,目标是让会议从“文山会海”变成“精准高效”,具体分为三个核心模块:
1、启动“会议瘦身模式”(1)过滤无效会议就像手机清理缓存一样,砍掉“可开可不开”的会议。比如泛泛提要求的“务虚会”、重复部署工作的“车轮会”,以及剪彩、庆典等“面子会”。中央明确规定,未经批准,领导干部不得出席各类论坛、表彰会,相当于给会议名单加了一道“安检门”。效果类比:原本每周10场会,现在精简到3场,省下的时间能多跑2次基层调研。(2)压缩会议体积对必须开的会进行“压缩包处理”:第一,时间压缩,长会议变短会议,像短视频一样“15秒讲重点”。例如陕西麟游县规定,县级会议不超过1天,部门会议不超过半天。第二,规模压缩:只让“关键人”参会。比如市级会议控制在80人以内,避免“无关人员陪坐两小时”
2、加载“高效会议程序”(1)开启“精准表达”功能要求发言者像发微博一样“短、实、新”:第一,开短会,领导讲话不超过30分钟,汇报材料直奔主题,禁止“穿靴戴帽”式开场白(比如“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这类套话)第二,讲短话,用“接地气”的语言替代“官样文章”。比如四川某地要求“发言不念稿,脱稿说干货”。(2)安装“合并同类项”插件把内容相近的会议“打包处理”,像网购凑单一样省时省力。套开会议:比如上午开乡村振兴会,下午接着开农业技术培训会,参会人员不变,一天解决两件事。视频联动:基层干部不用跑市里,直接通过电视电话参会,相当于“远程传送参会”。
3、设置“会议纪律防火墙”(1)封禁“超标会议”像景区禁烟一样禁止在风景名胜区开会,防止借会议之名旅游。例如,陕西汉中市规定,跨区域办会必须报批,堵住“开会旅游”的漏洞(2)严控“会议经费”给会议花销加上“电子围栏”:第一,场地从简,不摆鲜花、不铺红毯,会议室布置得像自习室一样朴素。第二,餐饮限流,会议餐标准不超过日常伙食,禁止摆宴席、发纪念品。升级效果:这套系统运行后,会议时间减少30%,基层干部每周多出8小时跑现场;空话套话淘汰率超90%,群众反馈“终于能听懂领导讲什么了”。就像给政府工作按了“加速键”,让干部从“会议室里的木头人”变成“田间地头的实干家”。
三、要精简文件简报,切实改进文风,没有实质内容、可发可不发的文件、简报一律不发。解读:这就像给单位的“微信群”来一场大扫除——砍掉废话:把“收到请回复”刷屏、重复转发的老黄历通知,统统丢进“垃圾箱”;只留干货:文件必须像“外卖订单”,明确写清“谁、何时、做啥”,拒绝“假大空”小作文;拒绝凑数:可发可不发的简报,如同鸡肋朋友圈,果断“仅自己可见”。让信息传递从“垃圾短信轰炸”升级为“精准快递投送”,基层干部终于不用熬夜“凑字数、编材料”,腾出手来干实事!
四、要规范出访活动,从外交工作大局需要出发合理安排出访活动,严格控制出访随行人员,严格按照规定乘坐交通工具,一般不安排中资机构、华侨华人、留学生代表等到机场迎送。解读:这就像给“公务出差”定了一套“精简出行指南”——国家领导人出访不是“豪华旅行团”,而是轻装简行的任务小组:行程对标任务:只去真正需要谈合作、解难题的地方,避免“为出访而出访”;团队缩水减负:随行人员像“登机箱”严控数量,砍掉凑数的“酱油角色”;交通从简:能坐民航不包专机,能拼车不搞车队,省下的钱够建一所希望小学;不搞迎送排场:取消机场“人海欢迎”,既不折腾海外同胞,也避免形式主义。说白了,就是让外交回归本质——用高效、务实、省钱的行动,把每一分公款花在刀刃上!
五、要改进警卫工作,坚持有利于联系群众的原则,减少交通管制,一般情况下不得封路、不清场闭馆。解读:这就像把“ VIP通道”变成“便民小道”——警卫工作不再一味“清场封路”,而是精准护航不扰民:交通少管制:领导出行尽量“错峰不堵车”,像救护车拉警笛但尽量少占道,让市民上班不因封路迟到;场馆不清场:博物馆、公园照常开放,游客不用突然被“请出去”,领导人参观也能和群众偶遇合影;隐身式安保:用智能监控、便衣警卫替代“人墙警戒”,既保安全又留烟火气。从此,安全感不再是“拒人千里”,而是“润物无声”,群众逛街、遛娃再也不用担心“走着走着路没了”!
六、要改进新闻报道,中央政治局同志出席会议和活动应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社会效果决定是否报道,进一步压缩报道的数量、字数、时长。解读:这就像给领导人的“新闻朋友圈”立规矩——发动态看质量:只晒真正重要、群众关心的“干货”(比如惠民政策、重大决策),砍掉“例行开会”“打卡调研”等流水账;九宫格变精修:字数从“小作文”缩成“百字微博”,视频从“长篇纪录片”压成“30秒快剪”;屏蔽无效刷屏:同一场活动不搞“十稿齐发”,避免群众刷新闻像在群里爬楼,翻半天找不到重点。让新闻回归“信息服务员”角色——不说正确的废话,只递有用的真相!
七、要严格文稿发表,除中央统一安排外,个人不公开出版著作、讲话单行本,不发贺信、贺电,不题词、题字。解读:这就像给领导干部的“朋友圈”加把锁——出书要报备:个人不能随便出“自传”或“语录集”,除非中央统一安排,防止“个人品牌”盖过“官方声音”;祝福不群发:贺信、贺电如节日祝福短信,禁刷屏式群发,避免变相“人情站台”;题字成历史:告别“领导墨宝满街挂”,商家再也不能拿“某某题名”当金字招牌营销。从此,政策传达只有“中央官方号”,杜绝“个人小喇叭”,让公权力回归服务本色,而非流量网红!
八、 要厉行勤俭节约,严格遵守廉洁从政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住房、车辆配备等有关工作和生活待遇的规定。解读:这就像给政府开支装了个“抠门管家”——住房车辆不超标:干部配车不能“宝马换大奔”,住房面积按级别“精装小户型”,拒绝豪宅配司机;吃喝出差严刷卡:公务餐标像“家庭记账本”,下乡调研吃食堂不住星级酒店;福利待遇透明化:工资外补贴全进“阳光账本”,杜绝隐形福利“小金库”。说白了,公家的钱要像自家钱袋一样精打细算,省下的每一分都能变成养老院床位、山区小学课本,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
配套措施与执行六项禁令:包括严禁公款送礼、宴请、滥发钱物、超标准接待等,进一步细化廉政要求。长期有效性:中央明确八项规定“不是管五年十年的,而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要求持续整治“四风”问题。监督与问责:纪检监察机关定期公布查处数据,例如2025年1月全国查处违反八项规定问题1.6万余起,处理2.2万余人,覆盖从基层到省部级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