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治的宏大叙事中,每一个案件都是时代法治进程的生动注脚,它们或是顺利化解,彰显法律的公正与高效;或是波折重重,暴露出司法实践中的沉疴与积弊。今天,我们将深入剖析一起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它如同一面镜子,映射出司法程序中那些需要审视与反思的角落。
2017年12月,一个平常却又注定不凡的时间节点,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与重庆夏氏建筑劳务有限公司之间的建设工程合作画上了并不圆满的句号,留下的是高达6320余万元的工程款拖欠难题 。这笔巨款如同沉重的枷锁,套住了夏氏公司的资金链,也套住了无数从业者的希望。此后的日子里,夏氏公司开启了漫长而艰难的讨债之路,无数次沟通、协商,换来的却是一次次的推诿与无果。
无奈之下,夏氏公司于2024年3月,将希望寄托于法律的公正裁决,向盘州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一举措,本应是纠纷解决的正轨,是公平正义的开端,却不想成为了一场漫长司法马拉松的发令枪。中国十九冶公司迅速提出管辖权异议,这一程序上的动作虽属当事人权利范围,但也为案件走向埋下了不确定的种子。案件被上诉至六盘水市中级人民法院,经过审理,作出了(2024)黔02民终1384号民事终审裁定,指令盘州市人民法院审理实体,看似尘埃落定,实则只是暴风雨前的短暂平静。
盘州市人民法院重新立案后,令人意想不到的情况再次发生。中国十九冶公司重复提出“主管权异议”,这一行为不仅让夏氏公司感到愤怒与不解,也让外界对其动机产生诸多猜测。而盘州市法院欣然受理这一重复异议,并作出(2024)黔0281民初6298号民事裁定驳回夏氏公司的起诉,更是让案件走向变得扑朔迷离。夏氏公司不服,依法提起上诉,六盘水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2024)黔02民终3222号民事裁定维持该结果。同一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在短短时间内,管辖权异议历经两级法院4次裁定,这一异常现象如同巨石投入平静湖面,激起千层浪,不仅让当事人深感困惑,也引发了法律界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与深刻反思。
夏氏公司并未就此放弃,他们坚信正义或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于是,向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提出了民事再审申请。2024年12月26日,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立案审查,这本是案件迎来转机的曙光,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希望逐渐变得有些渺茫。按照法律规定,再审审查期限为三个月,可直到2025年3月7日开庭审理,案件仍未审结,早已超出法定时限。当夏氏公司打电话催办时,承办法官田宇不是休年假就是出差,这样的回复让夏氏公司感到无比无奈和失望 。他们不禁要问: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你们还能在审限期内依法结案吗?
从法治的视角深入剖析这起案件,它反映出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管辖权异议的滥用,不仅浪费了司法资源,也严重损害了司法效率和公信力,让当事人陷入漫长的诉讼泥沼,消耗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而法院在面对重复异议时的受理与处理,是否审慎考量了法律规定和司法效率原则,值得深入反思。再审审查期限的超期,更是直接挑战了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让当事人对司法公正产生怀疑。
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每一个司法案件都承载着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期盼。这起案件不应仅仅是当事人的个体遭遇,更应成为推动司法改革、完善司法制度的契机。我们期待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能尽快依法审结此案,给当事人一个公正的交代;更期待以此为鉴,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诉讼权利滥用的规制,强化司法监督,确保司法程序的公正、高效、权威,让法治真正成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让每一个公民都能在法治的阳光下感受到公平与正义的温暖。